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锡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晚白垩世锡矿成因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隋清霖; 祝红丽; 孙赛军; 陈登辉; 赵晓健; 王钊飞
发表日期2020-01-15
出处岩石学报
关键词锡矿 氧逸度 卤族元素 岩浆分异 板片后撤
英文摘要锡在地质过程中表现出亲氧、亲硫和亲铁三重特性。在地幔岩浆过程中,锡是一种中等不相容的金属元素。锡成矿主要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地球化学性质决定了其成矿主要受源区性质、氧逸度以及挥发分含量、岩浆结晶分异等因素控制。高度结晶分异可使锡在岩浆中进一步富集,是锡成矿相关花岗岩的普遍特征;锡为变价元素,岩浆体系氧逸度影响源区中锡的迁移能力和分离结晶过程中锡的元素行为,还原性岩浆体系有利于锡富集成矿。富含F、Cl和B等挥发组分对锡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起积极的作用。全球锡矿床分布与俯冲带关系密切,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是主要蕴藏区。重要的锡成矿事件表现出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结合锡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锡矿分布特征,我们认为最有利锡成矿的动力学机制是俯冲板片后撤机制。俯冲板片后撤引发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低氧逸度、富F、Cl和B等花岗岩,有利于锡成矿。对于华南晚白垩世锡成矿事件,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发生后撤是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408、2017YFC0601205)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065、DD20190143)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Q-935)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903005) ; 泰山学者基金(ts201712075)联合资助
v.36期:01页:26-37
语种中文;
分类号P618.44
ISSN号1000-0569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326]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床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造山带地质研究中心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
4.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隋清霖,祝红丽,孙赛军,等. 锡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晚白垩世锡矿成因.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