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2018年6月渤海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王朋鹏; 张芳; 孙松; 杨涛
发表日期2020-01-15
出处海洋与湖沼
关键词海月水母 沙海蜇 水母暴发 辽东湾 莱州湾 发源地
英文摘要2018年6月使用渔业底拖网采样,对渤海大型水母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船舶为"中渔科102"渔业科考船。本研究分析了渤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渔获密度与伞径大小,并对其源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海月水母、沙海蜇、海蜇、多管水母四种大型水母,其中海蜇、多管水母数量较少,各采集到一只。海月水母在渤海三湾均有分布,各海区伞径大小无显著差异且多为幼体(<10cm),密度高值区出现在渤海湾东南侧海域,可达38—221.21ind./(net·h),辽东湾海月水母出现于湾南,密度<5ind./(net·h),湾北未见;作者推测,海月水母在渤海沿岸可能存在多个源头,诸如:莱州湾与渤海湾交界近岸海域、河北近岸、辽东湾大连近岸以及北部近岸。沙海蜇在渤海分布较广,辽东湾为密度高值区,均值为(35.32±21.64)ind./(net·h),但伞径较小,均值为(12.15±6.52)cm;与此相对,渤海湾与莱州湾外侧海域沙海蜇密度虽小[<20ind./(net·h)],但伞径要显著大于辽东湾,最大伞径均值可达(33.86±7.40)cm;作者推测,沙海蜇在渤海海域发源地主要集中于辽东湾近岸,渤海湾与莱州湾,外海出现的沙海蜇可能源于辽东湾,随海流运输至此。海月水母、沙海蜇在渤海发生时间要晚于黄、东海。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渤海大型水母的种群动态变化、暴发机理提供基础。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404405号 ; 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2018SDKJ0504-3号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资助,XDA11060201号,XDA11060203号 ; 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02-2号
v.51期:01页:89-98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58.8
ISSN号0029-814X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35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大学
5.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朋鹏,张芳,孙松,等. 2018年6月渤海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