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大型水母来源与迁移路径分析——以红沿河电厂海域为例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孙雪; 魏皓; 张海彦; 王彦涛; 张广跃; 刘汉霖 |
发表日期 | 2019-11-15 |
出处 | 海洋与湖沼
![]() |
关键词 | 大型水母 溯源 迁移路径 红沿河电厂海域 |
英文摘要 | 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可导致滨海火/核电厂取水口堵塞,对电厂安全运行造成潜在威胁。寻找水母源地及其迁移路径是水母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方法(LTRANS)建立反向追踪模型,并结合水母生态学特性对2015年6—9月聚集在红沿河电厂海域的大型水母进行溯源,获得水母源地及迁移路径,可以为螅状体栖息地寻找和水母拦截打捞提供依据,对近岸海域水母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溯源结果表明:(1)红沿河电厂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母可能来自多个不同源区,辽东湾西部、北部及电厂南北两侧等海域的水母均有可能迁移至电厂附近;(2)受水温和环流影响,6—9月期间到达电厂附近的水母主要源区及迁移路径不同,早期出现在电厂海域的水母很可能是局地产生的,而7—9月持续的高风险水母灾害则主要取决于渤海不同源区水母的物理聚集;(3)根据水母的主要迁移路径,建议在电厂取水口约15km的海域设置一条封闭监测断面,对水母进行实时监测;在距离取水口约30km的外侧海域设置一条调查断面,于7月初至8月中旬,每5天进行一次定点拖网调查。此外,在距离电厂取水口15—20km的西南方向上,对水母进行拦截打捞可大大降低水母入侵风险。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C1404403号 ; 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02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6018号 |
卷 | v.50期:06页:125-135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58.8 |
ISSN号 | 0029-814X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410]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2.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雪,魏皓,张海彦,等. 近岸海域大型水母来源与迁移路径分析——以红沿河电厂海域为例.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