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靶向eIF4E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作用机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郭传龙; 王立军 |
发表日期 | 2019-10-15 |
出处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
关键词 | eIF4E EGPI-1 抗肿瘤 A549 |
英文摘要 | 目的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4E)在肿瘤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设计合成具有靶向eIF4E的氨基-噻唑化合物EGPI-1,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设计合成氨基-噻唑化合物EGPI-1,Duolink PLA探针及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eIF4E/eIF4G相互作用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EGPI-1对eIF4E有关调控信号通路的影响;MTT法检测化合物EGPI-1体外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EGPI-1对细胞凋亡、周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EGPI-1体内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在动物体内的毒性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所合成氨基-噻唑化合物EGPI-1可靶向调控eIF4E,并可结合在eIF4E活性位点;EGPI-1可干扰eIF4E/eIF4G相互作用并抑制eIF4E磷酸化,抑制4E-BP1磷酸化;体外MTT检测发现EGPI-1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值,其IC_(50)为2.61μmol·L~(-1);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EGPI-1可诱导A549发生凋亡及G_0/G_1期周期阻滞,并可诱导A549细胞活性氧ROS升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EGPI-1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发现,EGPI-1(50 mg·kg~(-1))可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约为75%;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EGPI-1在小鼠体内安全性较好,苏木精/伊红(H&E)结果证明小鼠内脏组织形态学未发生显著变化;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发现EGPI-1在大鼠体内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论化合物EGPI-1具有靶向调控e IF4E的活性,并在体内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证明EGPI-1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3586) |
卷 | v.33期:10页:147-148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R965 |
ISSN号 | 1000-300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44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青岛科技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传龙,王立军. 新型靶向eIF4E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作用机制.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