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海底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成因机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王俊勤; 张广旭; 陈端新; 王秀娟; 王真真; 董冬冬; 庄丽华; 黄杰; 朱友生; 罗进华 |
发表日期 | 2019-08-19 |
出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
关键词 | 海底滑坡 流体管道 丘状体 麻坑 海底地质灾害 琼东南盆地 |
英文摘要 | 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位于西沙海槽北部的陆架边缘和陆坡区,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利用三维反射地震数据,在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识别了海底滑坡、麻坑、丘状体、流体管道、天然气水合物(BSRs)、活动断层等海底地质灾害体,并分析了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地质灾害体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灾害体的分布面积总计超过2000km~2,各类灾害体相互叠置。构造断层活动、充足物源供给和海平面变化是导致该地区海底地质灾害广泛分布的重要原因。第四纪晚期高沉积速率导致陆架边缘和陆坡区沉积了较厚地层,有机质丰富,为水合物成藏提供了潜在气源。陆坡区的滑坡主要分布在加积层序较发育的陡坡区。在陆架边缘和滑坡不太发育的陆坡缓坡区,超压流体释放形成流体管道、丘状体和麻坑。高沉积速率、埋藏的古滑坡和区域的构造不稳定性是诱发超压流体释放的重要因素。 |
DOI标识 | 10.16562/j.cnki.0256-1492.2018052303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科学”号高端用户项目“南海陆架边缘泥火山的海底观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KEXUE2018G12) ; “断裂活动对被动陆缘浅水区冷泉活动的控制作用”(KEXUE2019G01) ; 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琼东南盆地陵水陆坡地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MGE2018KG07) |
卷 | v.39;No.180期:04页:90-98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P736.12 |
ISSN号 | 0256-149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48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4.中海油研究总院 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6.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7.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俊勤,张广旭,陈端新,等. 琼东南盆地陵水研究区海底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成因机制.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