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夏季东海陆架不同水团对悬浮体物质组成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雷栋; 王珍岩; 李文建
发表日期2019-07-15
出处海洋与湖沼
关键词水团 悬浮体 粒径 颗粒组成 浊度 东海
英文摘要基于2012年7月东海陆架水文及悬浮体粒度等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水团内悬浮体物质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查明东海陆架海区陆源沉积物输运扩散机制、揭示海底沉积物来源和成因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夏季东海陆架悬浮体由两部分构成,即≤128μm的无机颗粒和?128μm以浮游生物为主的颗粒,其平均体积浓度分别为3.5μL/L和8.4μL/L。悬浮体空间分布受到该海域水团类型的制约。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台湾海峡暖水以及东海冷涡的悬浮体粒径均呈双峰分布,峰值位于27.7—74.7μm和391μm;苏北沿岸流影响海域悬浮体粒径呈单峰分布,小颗粒端含量极低。悬浮体粒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与水团挟带的无机颗粒、营养盐输送以及水体界面阻隔密切相关。其中,长江冲淡水挟带大量无机颗粒和营养盐进入东海,致使其无机颗粒和浮游生物含量均为研究区最高;苏北沿岸流经长距离扩散后挟带的无机颗粒大多已经沉降,因此无机颗粒含量在研究区最低,而其挟带的丰富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含量为次高值;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东海冷涡以及台湾海峡暖水中悬浮体均以无机颗粒为主,其中前三个水团的水体界面处浮游生物含量较高;不同水团垂向交界处常形成温、盐跃层,跃层能够抑制底层营养盐向表层的扩散,导致跃层位置成为浮游生物高含量区。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45号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9060401号 ; 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802号
v.50期:04页:38-49
语种中文;
分类号P736.21
ISSN号0029-814X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50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雷栋,王珍岩,李文建. 夏季东海陆架不同水团对悬浮体物质组成及粒度分布的影响.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