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温度对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薛素燕; 王金叶; 李加琦; 丁敬坤; 李阳; 徐涵; 毛玉泽; 方建光
发表日期2019-03-15
出处水产学报
关键词魁蚶 温度 能量代谢 抗氧化酶活性
英文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606404)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创新团队项目(LMEES-CTSP-2018-4)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017002) ;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YFE0112600)~~
v.43期:03页:27-37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17.4
ISSN号1000-0615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602]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薛素燕,王金叶,李加琦,等. 温度对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