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热带西太平洋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白色)的基因型研究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霞; 类彦立; 李铁刚; 翦知湣; 石峻峰
发表日期2019-03-15
出处微体古生物学报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Globigerinoides ruber SSU rDNA 基因型 热带西太平洋 古海洋学
英文摘要Globigerinoides ruber是最常见的热带-亚热带浮游有孔虫种类,被广泛地应用于古环境重建。本实验通过浮游生物垂直拖网采集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目标站位表层200 m以浅水体中的浮游有孔虫,在体视显微镜下挑选出单个活体G.ruber(白色)个体,采用DOC法提取虫体的总DNA,利用有孔虫特异性引物扩增SSU rDNA目的片段。我们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了G.ruber(白色)基因型多样性,并比较了不同基因型G.ruber(白色)的形态差异和分布特点。ML/BI树显示: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区获得的G.ruber(白色)样本中,有两大基因型Type I和Type II,Type I又包括Type Ia、Type Ib2两种类型。Type I和Type II个体的形态特征和栖息环境存在明显差异:Type I个体的三个房室呈显著的球状,主要分布在表层30 m以浅的水体中;Type II个体的三个房室呈扁平的近似球状,主要分布在水深30 m以下的水体中。本工作是对热带西太平洋浮游有孔虫DNA分子数据的重要补充,旨在为古海洋学重建提供更加精确的替代性指标。
DOI标识10.16087/j.cnki.1000-0674.2019.01.001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76043,41630965,41830539) ; 973项目“超深渊生物群落及其与关键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No.2015CB755902)的资助下完成~~
v.36期:01页:5-15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15
ISSN号1000-0674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60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3.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青霞,类彦立,李铁刚,等. 热带西太平洋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白色)的基因型研究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