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浸泡法的牙鲆耳石锶标记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司飞; 任建功; 王青林; 孙朝徽;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王俊
发表日期2019-03-12
出处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锶标记 耳石 牙鲆 SrCl2·6H2O
英文摘要为了探究耳石微化学标记技术在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以全长(1.56±0.16)cm的牙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其养殖水中分别添加0.5 mg/L、2 mg/L、8 mg/L、32 mg/L SrCl_2·6H_2O,以无添加SrCl_2·6H_2O组为对照组,人为改变牙鲆幼鱼生存环境中Sr~(2+)浓度72 h,研究不同浓度SrCl_2·6H_2O对牙鲆耳石锶标记效果。标记期间每24 h换水1次,换水量为50%,换水后补加SrCl_2·6H_2O至原始浓度,记录各浓度组标记期间及标记后的鱼苗死亡数量。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 0.5 mg/L、2 mg/L SrCl_2·6H_2O浸染不能形成牙鲆耳石锶标记。8 mg/L浓度组出现Sr峰区, Sr/Ca (Sr:Ca×1000)均值为4.50~6.60, Sr峰值为5.49~8.49。32 mg/L浓度组Sr峰区均值为4.83~7.55, Sr峰值为5.62~11.04。这说明8 mg/L、32 mg/L SrCl_2·6H_2O可对牙鲆耳石进行锶标记。但8 mg/L浓度组出现未标记样本,且Sr峰区均值较32 mg/L浓度组低。32 mg/L浓度组Sr/Ca比值显著增高,即锶标记的Sr/Ca比值为6.61±0.86,与标记前和对照组Sr/Ca比值差异均显著(P<0.05),锶标记率100%。面分布分析(mapping analysis)结果表明,从8 mg/L SrCl_2·6H_2O浓度组开始,耳石出现红色"高锶标记环",与耳石本底颜色对比明显,且随浓度升高,红色"高锶标记环"由浅变深,锶标记效果明显增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全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SrCl_2·6H_2O对牙鲆幼鱼生长无影响。经χ2检验,各浓度组在浸泡标记期间死亡率及标记后养殖90 d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SrCl_2·6H_2O对牙鲆幼鱼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因此, 32 mg/L SrCl_2·6H_2O为最佳标记浓度。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7-Z03)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50)
v.26期:03页:133-144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17.4
ISSN号1005-8737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627]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5.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司飞,任建功,王青林,等. 基于浸泡法的牙鲆耳石锶标记技术研究.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