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及其硫氧化特性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杜瑞; 于敏; 程景广; 张静静; 田晓荣; 张晓华
发表日期2018-11-29
出处微生物学报
关键词冲绳海槽热液区 硫氧化细菌 多样性 硫氧化活性
英文摘要冲绳海槽热液区独特的地质环境孕育了特殊的生物群落,硫氧化细菌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在热液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硫氧化菌株的分离培养揭示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硫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培养基对冲绳海槽热液区不同沉积物样品中的硫氧化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硫氧化细菌的分类地位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碘量法对典型硫氧化菌株硫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从冲绳海槽热液区样品中共分离鉴定85株硫氧化细菌,分属于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优势属为氢弧菌属(Hydrogenovibrio)、拉布伦氏菌属(Labrenzia)、深海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和海杆状菌属(Marinobacter)。硫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7株典型硫氧化菌株对硫代硫酸钠的降解活性介于31%–100%之间,其中泰坦尼克号盐单胞菌SOB56 (Halomonas titanicae SOB56)、南极海杆状菌SOB93(Marinobacter antarcticus SOB93)、印度硫氧化粗杆菌SOB107 (Thioclava indica SOB107)和嗜温氢弧菌CJG136 (Hydrogenovibrio thermophiles CJG136)可以完全降解硫代硫酸钠。【结论】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的多样性丰富,为研究该热液区的硫循环过程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多种硫氧化活性菌株的获得极大地丰富了菌种资源,为探究深海热液区硫循环的能量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DOI标识10.13343/j.cnki.wsxb.20180353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1303,2018YFC0310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6208)~~
v.59;No.350期:06页:64-77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38
ISSN号0001-6209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705]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杜瑞,于敏,程景广,等. 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及其硫氧化特性. 20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