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区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郭术津; 孙晓霞; 郑珊; 罗璇; 朱明亮; 梁俊华
发表日期2018-10-15
出处海洋科学
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海山 热带西太平洋
英文摘要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冬季和马里亚纳M2海山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海山区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0属219种,其中硅藻门30属106种,甲藻门17属112种,蓝藻门1属2种,金藻门2属3种。两个航次研究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以链状硅藻如根管藻(Rhizosolenia)、半管藻(Hemiaulus)和角毛藻(Chaetoceros)等属的种类为主,此外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 sol)、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以及部分角藻(Ceratium)物种优势度也比较明显。Y3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60~16.61 cells/L,平均值为5.02 cells/L; M2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36~10.20 cells/L,平均值为4.12cells/L。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趋势均受硅藻影响较大,甲藻细胞丰度相对较低。在属的水平上,角毛藻、根管藻、角藻和半管藻等属的细胞丰度对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的贡献较大。多样性指数方面, Y3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H′(shannon-wiener index)介于3.95~4.69,平均值为4.30; M2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指数介于3.23~4.46,平均值为3.83。两个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站位间的变化不明显。目前,关于热带西太平洋海山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亟需后续研究的补充。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科技专项项目(A类)(XDA1103020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44150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425,91751202)~~
v.42;No.352期:10页:33-42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48.8
ISSN号1000-3096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781]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4.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术津,孙晓霞,郑珊,等. 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区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20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