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于莹; 周锋; 房恩军; 郭彪; 张博伦; 张武昌
发表日期2017-12-12
出处渔业科学进展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渤海湾
英文摘要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点不同,无壳纤毛虫在3个季节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在近岸和远岸都有丰度和生物量高值的出现;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则一般在近岸较高。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和原始筒壳虫(Tintinnidium primitivum);夏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妥肯丁拟铃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原始筒壳虫和厦门拟铃虫(Tintinnopsis amoyensis);秋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原始筒壳虫。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口径较小,为(31.5±2.5)μm,夏季和秋季较大,分别为(35.9±8.2)和(34.8±5.2)μm。夏季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较春季和秋季大。本研究可为该海区浮游纤毛虫分布的长期变化、浮游生态系统的研究及渔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MEES201307)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OED1610) ; 天津市水产局青年科技项目(J2014-04)共同资助~~
v.39期:01页:39-47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58.8
ISSN号2095-9869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070]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
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莹,周锋,房恩军,等.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20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