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赵伟; 王雷;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宝杰
发表日期2017-11-15
出处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肝胰腺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英文摘要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于第12小时达到最大值,而GSH-PX和GST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Rab蛋白基因(Rab)和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Grim-1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crustin和酚氧化酶原基因(Pro PO)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倍和28.2倍,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2~36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 TOR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基因的表达水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 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 IF4E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倍和1.6倍,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P70s6k)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7B03) ; 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2015ZDZX05002)
v.24期:06页:104-113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45.49
ISSN号1005-8737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084]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伟,王雷,刘梅,等. 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