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李照; 宋书群; 李才文![]() ![]() |
发表日期 | 2017-10-15 |
出处 | 海洋学报
![]() |
关键词 |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长江口 冲淡水 低氧 |
英文摘要 | 通过2013年3月和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效应。枯水期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41属80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15×10~3~16.35×10~3 cells/L,平均值为(3.24±3.14)×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长江口外东北部海域形成高值,垂直变化较小,硅藻刻画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丰水期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7属135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甲藻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均升高,主要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骨条藻(Skeletonemasp.);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10~3~1 925.45×10~3 cells/L,平均值为(41.67±186.00)×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长江口外形成南北两个高值区,随水深增加,细胞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受长江口冲淡水影响,与盐度和浊度有显著的相关性;N/P比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着N/P比升高,甲藻的相对丰度升高,硅藻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在层化水体的上层大量繁殖是底层低氧形成的必要条件,硅藻具有较高的沉降速率,因而以硅藻为主的群落更利于低氧的形成。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DQ029) ; 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606404)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资助项目(XDA11020302) |
卷 | v.39期:10页:126-146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48.8 |
ISSN号 | 0253-4193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150]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等. 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2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