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航; 陈万东; 蔡厚才; 孙忠民; 徐奎栋
发表日期2017-09-15
出处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底栖硅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南麂列岛
英文摘要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现状及近20多年来的变化,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对南麂列岛火焜岙砂质潮间带的底栖硅藻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和研究,并与1981–1993年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底栖硅藻49属120种,海岸曲解藻(Fallacia litoricola)、史氏双壁藻(Diploneis smithii)、稀疏双壁藻(D.parca)等17种为目前的优势种。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2.388–3.445之间,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依次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表明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潮区间差异显著,而季节差异不显著。BIOENV分析显示盐度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的底栖硅藻群落结构近几十年来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与1981–1993年南麂列岛的3次调查数据相比,目级阶元减少了2个,科级阶元增加了7个,而属级和种级阶元较过去的29属55种有了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分类研究强度增加所致。但分类学多样性降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由过去的79.79降至71.41;且过去记录的大个体固着类群被现今的小个体固着类群和间隙运动类群(epipelon)所取代,这可能是火焜岙过去人类活动频繁、有机质过量排放的长期效应所致。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博士后研究项目(NJKJ-2015-005)
v.25期:09页:71-79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48.8
ISSN号1005-0094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188]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2.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宇航,陈万东,蔡厚才,等. 南麂列岛砂质潮间带底栖硅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20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