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海带新品系B013孢子囊形成规律初探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苏丽![]() |
发表日期 | 2017-02-17 |
出处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
关键词 | 海带 孢子囊 性成熟 人工栽培 |
英文摘要 | 为了了解海带受精时间和孢子囊形成的关系,以B013品系为材料,在2014-2015年度,先后在5月、6月、7月和8月,四次完成受精,培育了B013幼苗,并在大连旅顺海带栽培区开展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6月份培育的藻体,分别有100%和80%的藻体在1月中旬开始在顶端1/3处形成首批宽度6 cm左右,长度50~60 cm左右的孢子囊群,这些孢子囊在随后的3个月中,逐渐释放了孢子,并随着藻体的不断生长,孢子囊形成区域的藻体逐渐褪去,到了9月中、下旬,藻体全部区域形成第二批孢子囊群;7、8月份培育的藻体没有在冬季形成首批孢子囊,藻体持续生长,只在9月中、下旬,在藻体的全部,形成了唯一的一次孢子囊群。所有从首批、次批孢子囊释放出来的游孢子经过附着、后期培育测试,都能够正常的形成健康的幼孢子体。这些结果表明,B013孢子囊形成规律不同于双亲中的栽培种群父本,而更加像野生的母本,总是在藻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候,在顶端先少量形成孢子囊群,之后在秋天日照时间变短,海水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大批量形成孢子囊群,藻体随后流失。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B013孢子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DOI标识 | 10.13304/j.nykjdb.2015.735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6135,41206146)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SCX2-EW-B-14)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5ASKJ01) ; 沿海重要养殖海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5BAD13B05) ; 中国科学院2014年度STS计划支持项目(KFJ-EW-STS-060-STS)资助 |
卷 | v.19;No.114期:02页:125-129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S917.3 |
ISSN号 | 1008-0864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397]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苏丽,逄少军,高素芹. 杂交海带新品系B013孢子囊形成规律初探. 2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