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变特征及原因探讨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陈琳琳; 王全超![]() |
发表日期 | 2016-09-20 |
出处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
关键词 |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演替 黄河口 莱州湾 渤海 |
英文摘要 | 根据50多年来渤海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历史资料,以及2011~2013年的现场调查数据,从渤海南部包括黄河口邻近海域及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其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旨在阐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趋势,识别其重要的演变时段.并结合50年来渤海南部海域相关底栖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原因.过去50余年来,渤海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物种数、生物量、丰度以及群落结构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具体表现为寿命长、体积大、具有高竞争力的K对策种的优势地位正逐渐丧失,而被寿命短、适应能力宽、具有高繁殖能力的R对策种所取代.按照50余年来渤海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水平低,生物量和丰度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经济型个体较大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是群落中的主要贡献类群;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物种数水平升高,生物量水平降低,小型的软体及棘皮动物成为优势类群;第三阶段是2006年之后至今,底栖动物群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表现在生物量的上升与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优势地位的逐渐恢复.通过对渤海南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长周期变化是渤海南部海域多种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变化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批准号:XDA11020403,XDA11020702)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KZZD-EW-14) ;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批准号:KFJ-EW-STS-127)资助 |
卷 | v.46期:09页:73-86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58.8 |
ISSN号 | 1674-723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537]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琳琳,王全超,李晓静,等. 渤海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变特征及原因探讨. 2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