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斑石鲷早期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王雨福; 肖志忠; 刘清华; 翟介明; 庞尊方; 马文辉; 马道远; 徐世宏; 肖永双; 李军
发表日期2016-05-15
出处海洋科学
关键词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 早期发育 功能器官 异速生长
英文摘要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重要器官的异速生长模式,作者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斑石鲷仔稚幼鱼(0~7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全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均符合Cubic函数,随日龄的生长曲线表现为S型。斑石鲷全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斑石鲷的头长、眼径、吻长、口裂、体高、尾鳍长等重要外部形态学指标均存在异速生长规律,其生长拐点依次为35日龄(全长20.32 mm)、22日龄(全长13.17 mm)、29日龄(全长16.63 mm)、30日龄(全长15.50 mm)、32日龄(全长19.79 mm)、32日龄(全长19.79 mm)。相对于全长,头长、吻长、口裂在拐点前后由正异速生长变为等速生长;眼径、尾鳍由正异速生长转为负异速生长;而体高在0~70日龄为正异速生长,但拐点之后已明显变缓。研究表明斑石鲷通过异速生长,确保与其基本生存能力相关的功能器官优先发育,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并相应地提高了仔稚鱼的存活率,对鱼苗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山东半岛重要海产品良种生态养殖与高值化产业链示范资助项目(KFJ-EW-STS-060)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4GHY115019) ; 鳌山科技创新计划(No.2015ASKJ02,2015ASKJ02-03-03)~~
v.40;No.323期:05页:45-50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17.4
ISSN号1000-3096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701]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4.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雨福,肖志忠,刘清华,等. 斑石鲷早期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