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海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周百灵; 维妙; 李菊; 赵峰; 徐奎栋
发表日期2016-03-15
出处海洋与湖沼
关键词底栖纤毛虫 黄海 分布 群落结构
英文摘要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定量蛋白银染色(Ludox-QPS)方法,对2010年7月和11月获自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的底栖纤毛虫进行了群落结构研究,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浒苔暴发期间,纤毛虫现存量以北黄海、南黄海近岸和长江口外海域较高,南黄海离岸站位较低;11月的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7月,南黄海近岸站位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且向外海随水深增大呈减少的趋势。11月丰度和生物量前三位的类群与7月一致,前口类丰度所占比例最高,核残迹类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肉食性纤毛虫均是两个月份的最优势摄食类群。11月纤毛虫的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7月,且均以南黄海近岸海域较高,而离岸海域较低;纤毛虫丰度、生物量、物种数、Margalef和香农-威纳指数与底层水温度和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冷水团对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且是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两个月份纤毛虫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值高于单个月份南北黄海和冷水团内外的系数值,表明黄海底栖纤毛虫的物种组成在季节间的差异可能小于不同海域之间的差异。7月南黄海近岸较高的纤毛虫现存量和多样性表明,浒苔的死亡和降解可能通过级联效应促进了近岸站位纤毛虫的生长。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GASI-01-02-02-02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144号,41306153号
v.47期:02页:47-56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58.8
ISSN号0029-814X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748]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百灵,维妙,李菊,等. 黄海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