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聚积蓝藻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陈丙法; 冯慕华; 尚丽霞; 柯凡; 王亚蕊; 李勇
发表日期2016-02-29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
关键词巢湖 蓝藻聚积 打捞 氮磷营养盐 藻源有机物
英文摘要通过室内培养(35℃、6000 lx)模拟夏季环境条件下湖湾带高密度(~1.3×10~(11)cells·L~(-1))蓝藻聚积.实验设置了未打捞组及3种打捞强度组,分别为低、中和高强度组,其对藻密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57%±0.09%、88.49%±0.52%和94.23%±0.00%,并以湖水组(Lw)作对照,研究了聚积蓝藻在不同打捞强度下的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结果表明:蓝藻聚积36 h内是打捞的"窗口期",在此期间打捞效果最佳,而后蓝藻死亡、叶绿素a(chl.a)下降.蓝藻聚积过程中,氨氮(NH_4~+)和磷酸盐(PO_4~(3-))分别为溶解性氮磷(DTN、DTP)的主要形态.氮磷营养盐和藻源有机物(AOM)均在窗口期后5 d或8 d内快速释放,而后降低并进入内源循环.因此,窗口期后5 d内为打捞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应增加打捞频率及强度确保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差异显著,低强度打捞未能遏制蓝藻死亡降解,而中、高强度打捞解除了蓝藻生长密度制约,延缓藻细胞死亡,减缓藻源污染物的释放.打捞强度越大,藻源污染物释放速率越低,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越明显.当达到中强度打捞时,AOM的释放得到基本控制,因此,中强度打捞是控制水体AOM的必要强度.
DOI标识10.13671/j.hjkxxb.2016.0071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171366,41471075)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No.2012ZX07103-005) ; 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v.36期:11页:186-195
语种中文;
分类号X524
ISSN号0253-2468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770]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4.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丙法,冯慕华,尚丽霞,等. 聚积蓝藻不同打捞强度下藻源污染物释放特征研究.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