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
发表日期 | 2015-12-09 |
出处 | 渔业科学进展
![]() |
关键词 | 长江口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
英文摘要 |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1)0.0;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5)0.0,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1)0.0。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3DFA31410) ; 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基金共同资助 |
卷 | v.36期:06页:10-18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S931.1 |
ISSN号 | 2095-9869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85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鹏飞,戴芳群,陈云龙,等.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