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藻有性繁殖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宋书群; 李才文![]() |
发表日期 | 2015-08-26 |
出处 | 生态学报
![]() |
关键词 | 夜光藻 生活史 有性繁殖 配子母细胞 配子 |
英文摘要 | 夜光藻是全球最主要的赤潮生物之一,也是我国近海常见的浮游甲藻。根据营养方式分为异养的红色夜光藻和混合营养的绿色夜光藻,前者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近岸水域,后者仅分布于热带西太平洋、阿拉伯海、阿曼湾和红海。夜光藻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过程。少部分营养细胞自发转变为配子母细胞,启动了有性繁殖。每个配子母细胞可形成大量配子,具有横沟、纵沟和2根鞭毛,形态与裸甲藻接近。配子两两融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经过休眠孢囊阶段直接发育成新的营养细胞。目前,对配子母细胞形成的调控机制、合子发育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还存在分歧。研究发现,营养细胞经过一定次数的二分裂后都会转变为配子母细胞,而配子的存在能够中止此过程,使营养细胞继续进行二分裂。因此,有性繁殖可能通过产生新个体对种群增长做出贡献,还可能通过释放配子维持无性繁殖,进而促进种群增长。配子在相模湾水域全年都有分布,其丰度峰值与营养细胞丰度峰值同步或提前出现,配子的大量出现可能是赤潮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有性繁殖的研究佐证了夜光藻在甲藻的系统进化中处于较为古老的地位。此外,还简单介绍了研究夜光藻有性繁殖的主要方法,回顾了国内的夜光藻研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15-1,201105021-03)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10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36,41276124)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DQ029) |
卷 | v.36期:09页:6-14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45.53 |
ISSN号 | 1000-0933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994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3.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宋书群,李才文,孙军. 夜光藻有性繁殖研究进展.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