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的ITS1序列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龚理; 徐晖; 李军; 孔晓瑜 |
发表日期 | 2015-01-15 |
出处 | 中国水产科学
![]() |
关键词 | 牙鲆属 核糖体 转录间隔区 基因型 多态性 假基因 |
英文摘要 |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远大于Y型片段出现频率(8.7%),表明亲本双方ITS1区域的遗传信息都遗传给了子代并且X型片段的遗传信息明显占有优势,进而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子代为褐牙鲆与夏鲆的杂交后代。本研究旨在分析牙鲆属亲本及子代的ITS1序列特征,为鱼类核糖体基因的研究积累数据。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273) |
卷 | v.22期:01页:21-27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S917.4 |
ISSN号 | 1005-8737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169]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龚理,徐晖,李军,等. 褐牙鲆(♀)、夏鲆(♂)及其杂交子一代的ITS1序列特征分析.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