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的季节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罡; 赵冬至; 王林; 樊伟
发表日期2013-10-15
出处高技术通讯
关键词Bio-Argo浮标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 次表层生物量极大值(SBM) 光合有效辐照度(PAR)
英文摘要首次通过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复活节岛外海)投放的一台Bio-Argo浮标的观测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该海区叶绿素a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作为典型的贫营养水体,南太平洋环流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仅为O.02mg m~(-3),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仅为0.15mg m~(-3)左右。SCM出现在180m深处,而次表层生物量极大值(SBM)的深度约50m。此外,SCM的深度存在季节特征,冬浅(150m)夏深(200m),位于真光层之下约30m。虽然SCM的深度在6月达到最浅,但SCM层的厚度和强度在7月才降至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混合层在6月时仍然持续加深导致的。通过估算日光合有效辐照度(PAR)的垂向分布发现,SCM大约位于0.2%光强深度处,跟随等光照线(PAR=0.08 mol quanta m~(-2)d~(-1))而发生季节波动,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Chla:C值随光强变化而导致的。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028)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10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121064) ;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30)资助项目
v.23;No.274期:10页:50-59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17.3
ISSN号1002-0470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730]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遥感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邢小罡,赵冬至,王林,等.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的季节变化特征. 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