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西北大西洋地区掌形藻的种群遗传结构与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李晶晶![]() ![]() |
发表日期 | 2013-05-15 |
出处 | 生物多样性
![]() |
关键词 | Palmaria palmata 末次盛冰期 线粒体cox2–3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
英文摘要 | 探讨古气候波动(如更新世末期冰期)对典型生物的时空分布和有效种群大小变动的影响是生物地理学和进化遗传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利用线粒体cox2–3序列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加拿大–西北大西洋地区8个地点(共138个个体)的掌形藻(Palmaria palmata)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试图阐明当更新世冰期来临时掌形藻如何衍生出适应性的进化机制,并形成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线粒体cox2–3间区序列共检测出11个单倍型,其中1个单倍型(C3)在所有种群中都有分布,并位于星状基因谱系的中心位置,可认为是祖先单倍型。St.Lawrence湾内北部的两个种群多样性最高,与其他地理种群分化最明显,这与基于RAPD数据的STRUCTURE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掌形藻遗传多样性及其单倍型谱系结构特征,推测掌形藻在加拿大–西北大西洋沿岸存在多个冰期避难所。分子多态性分析(AMOVA)显示掌形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而St.Lawrence湾和Fundy湾群组间的遗传变异较小。cox2–3序列的Bayesianskylineplots分析结果反映出掌形藻种群在加拿大–西北大西洋沿岸经历了轻微的种群扩张,时间大概在0.18–0.13百万年前。St.Lawrence湾和Fundy湾群组间的K2P遗传距离为0.2%,相应的分化时间大约在0.36百万年前。由此推测,更新世末期的冰期及间冰期是影响掌形藻种群结构及变动的重要古气候环境因子。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000103) ;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群项目课题(KSCX2-YW-Z-1024) |
卷 | v.21期:03页:64-72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48.8 |
ISSN号 | 1005-0094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86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晶晶,张杰,胡自民,等. 加拿大–西北大西洋地区掌形藻的种群遗传结构与动态变化.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