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氏拟多甲藻及其硅藻共生体的分析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晓东; 顾海峰; 罗肇河; 孙军 |
发表日期 | 2013-03-15 |
出处 | 海洋湖沼通报
![]() |
关键词 | 佩氏拟多甲藻 甲藻 共生硅藻 |
英文摘要 | 佩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penardii(Lemmermann)Bourrelly是1种淡水甲藻,可以形成水华,分布在意大利,美国,日本和中国。在2009年春季,厦门九龙江北溪发生水华。分离出来的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形成休眠包囊,细胞经光镜,扫描电镜(SEM),以及核糖体rDNA 18S序列分析,证实引起水华的是佩氏拟多甲藻。包囊椭圆形,直径大约28μm。细胞上鞘呈圆锥形,下鞘圆形或圆锥形,长23~36μm,宽23~31μm。甲板方程式为Po,x,4’,0a,6’’,5c(或t+4c),5s,5’’’,2’’’’。佩氏拟多甲藻具有2个细胞核,其中一个为自身细胞核,另外一个为共生的硅藻细胞核。我们对佩氏拟多甲藻和共生硅藻的18s进行了测定并构建了基因树,他们的系统发育位置和形态学分类相吻合。 |
DOI标识 | 10.13984/j.cnki.cn37-1141.2013.01.020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60) ; 海洋公益性行业项目(201005015-1) ; 863项目(2006AA09Z179)资助 |
卷 | No.136期:01页:99-106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48.8 |
ISSN号 | 1003-648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92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4.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晓东,顾海峰,罗肇河,等. 佩氏拟多甲藻及其硅藻共生体的分析.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