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沿岸流和上升流对中华哲水蚤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尹健强; 黄良民; 李开枝; 练树民; 李超伦; 张建林
发表日期2013-03-15
出处海洋学报(中文版)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 南海北部 分布 季风 海流 指示种
英文摘要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大陆架水域的浮游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4个季节使用网目孔径为0.505m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中华哲水蚤的水平、季节和昼夜垂直分布以及与季风、海流和温度的关系。中华哲水蚤丰度季节变化显著,整个调查海域春季的平均达(22.30±77.78)个/m3,夏季的降低,平均为(13.74±45.10)个/m3,秋季消失,冬季调查期间仍未出现。中华哲水蚤的区域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将调查海域划分为粤西近海、琼东近海、粤西-琼东外海三个亚区,在粤西近海亚区春、夏季中华哲水蚤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15.63±145.93),(68.12±84.00)个/m3,远高于另外两个亚区。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区的中华哲水蚤没有昼夜垂直移动行为,呈底层分布,以躲避表层高温的伤害。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是中华哲水蚤的季节分布区,冬春季东北季风期间由广东沿岸流从东海沿岸携带而来,出现的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夏季西南季风期间雷州半岛东部近海的冷涡和琼东沿岸上升流区成为中华哲水蚤度夏的避难所;秋季季风转换时期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中华哲水蚤因耐受不了高温(>27℃)死亡而消失。因此,中华哲水蚤对东北季风时期的沿岸流和西南季风时期的上升流均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Q07-02)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ST08) ;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A05030403) ;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41130855)
v.35期:02页:145-155
语种中文;
分类号Q958.8
ISSN号0253-4193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093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尹健强,黄良民,李开枝,等.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沿岸流和上升流对中华哲水蚤分布的影响. 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