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架南北卫浅滩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栾锡武; 孙钿奇; 彭学超 |
发表日期 | 2012-04-15 |
出处 | 地质学报
![]() |
关键词 | 南海北部陆架 南北卫浅滩 底辟系统 油气聚集环带 |
英文摘要 | 世界范围内的陆架调查已经清楚,陆架浅滩是普遍发育于陆架区的一种海底地貌类型。在中国陆架上发育多个知名浅滩,这些浅滩和现今动力条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现今潮流沉积体系。然而,南海北部陆架的南北卫浅滩在地貌上被称为陆架浅滩,但其成因却和其他陆架浅滩有着根本不同。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本文指出,南海北部珠江口东南陆架上发育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都属于构造地形,其下部各对应一个底辟构造。这3个底辟构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深部属于同一个较大的背冲构造。这个背冲构造位于南北卫滩的下方,其上几个突出的底辟,则和本文讨论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相对应。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在成因上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从而在平面上构成一个统一的底辟系统,本文称为南北卫滩底辟系统。该底辟系统以北卫滩为中心,包括南卫滩、惠州滩和陆丰滩,形成一个大致呈圆形,直径约50km的区域。在构造上,该底辟系统位于珠一坳陷和东沙隆起之间。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发育起因于东沙隆起后在南海东北部形成的挤压应力环境。底辟系统的发育活化了惠陆-东沙含油气系统的输导层,并重新调整了油气运移的势差和势梯度,在环绕南北卫滩底辟系统一定距离的圆周上形成一个有利于油气聚集的环带。已知的油气田基本分布于这个环带上。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应该考虑围绕这个环带重点展开。同时,应该考虑在南北卫滩底辟系统的中心带内开展气藏的勘探工作。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7CB4117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6032)资助的成果 |
卷 | v.86期:04页:94-108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P618.13 |
ISSN号 | 0001-5717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1294]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试验室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5.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栾锡武,孙钿奇,彭学超. 南海北部陆架南北卫浅滩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201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