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赵撼霆; 吴时国; 马玉波; 陈端新; 孙启良; 张广旭; 刘扬
发表日期2012-02-28
出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关键词生物礁 相对海平面变化 演化模式 东沙隆起
英文摘要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219406)
v.32;No.135期:01页:47-54
语种中文;
分类号P618.13
ISSN号0256-1492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134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中国海洋能源发展钻采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撼霆,吴时国,马玉波,等.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20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