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低纬度西太平洋末次冰期Ethmodiscus rex硅藻席粘土矿物特征及形成机制启示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熊志方; 李铁刚; 翟滨; 万世明; 南青云
发表日期2010-07-15
出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关键词Ethmodiscus rex硅藻席 粘土矿物 形成机制 风尘输入 西太平洋 末次冰期
英文摘要为研究低纬度西太平洋(15°~21°N,136°~140°E)发现的末次冰期晚期Ethmodiscus rex硅藻席形成机制,运用X射线衍射、湿碱消解—ICP-OES和高温燃烧—EA方法分别测定了硅藻席岩心WPD-03中的粘土矿物、蛋白石和有机质.结果表明,WPD-03孔中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50%)和伊利石(39%),而绿泥石(8%)、高岭石(3%)含量极低.蒙脱石主要来源于海底基性火山物质的化学蚀变,伊利石主要来源于研究区以西陆地(中国内陆干旱区和周边岛屿),风力输送是主要搬运途径,绿泥石也以陆源为主.伊利石/蒙脱石、蒙脱石丰度等指示硅藻席底部发生过显著的风尘输入增强过程,风尘携带的丰富硅和铁可能促进了Ethmodiscus rex的勃发,致使生物硅和有机碳大规模地输出到海底,形成硅藻席.同时,Ethmodiscus rex特殊的生态学特征及对海洋环境的特殊需求可解释其勃发对风尘输入的滞后响应."风尘输入有利硅藻席沉积"对全面认识硅藻席形成机制及正确理解硅藻席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07CB8159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776031)
v.35期:04页:49-60
语种中文;
分类号P736.2
ISSN号1000-2383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2054]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熊志方,李铁刚,翟滨,等. 低纬度西太平洋末次冰期Ethmodiscus rex硅藻席粘土矿物特征及形成机制启示.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