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MN9D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罗鼎真; 张全斌; 崔艳秋; 王晓民
发表日期2010-03-15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关键词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褐藻多糖硫酸酯 氧化应激
英文摘要目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的6-OHDA处理MN9D细胞24 h,挑选出合适浓度50μmol/L。再以50μmol/L 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 h。用0.01、0.1、1.0 mg/mLFuc预孵育MN9D细胞1 h后加入50μmol/L 6-OHDA共同作用24 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 6-OHDA处理细胞24 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 mg/mL的Fuc预孵育1 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 mg/mL的Fuc预处理1 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 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500700)
03页:15-19
语种中文;
分类号R742.5
ISSN号16718925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2216]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
3.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神经科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鼎真,张全斌,崔艳秋,等.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MN9D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