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何青; 孙军 |
发表日期 | 2009-07-15 |
出处 | 生态学报
![]() |
关键词 |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季节变化 |
英文摘要 | 根据2006年2月~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采样调查,对调查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72属177种(包括未定名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此外还有少量的绿藻、蓝藻和金藻。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以可形成链状群体的物种为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长江口水域全年都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另外还有季节性的优势种,春季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夏季的细长翼鼻状藻(Probosciaalata f.gracillima),秋、冬季的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浮游植物物种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或大洋高盐种。长江口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细胞平均丰度在夏季最高,为2027.41×104cellsm-3,其次为春季,秋季最低,为22.15×104cellsm-3。冬季的细胞丰度在各站之间变化幅度是最小的。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及多样性指数在区域上和时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调查所获4季度月网采浮游植物的丰度资料与历史资料基本吻合,季节变化也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季度差别较大,长江径流量的年际变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别主要原因之一。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213 ; KZCX3-SW-23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6089) |
卷 | v.29期:07页:490-500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48.8 |
ISSN号 | 1000-0933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2516]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何青,孙军.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200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