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红小丑人工繁殖和育苗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鲍鹰; 张鹏; 祝承勇; 王伟; 刘鸣
发表日期2009-02-09
出处海洋科学
关键词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 人工繁殖 育苗
英文摘要为了了解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和仔鱼培养的条件,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亲鱼、胚胎和仔鱼。结果表明,红小丑每次产卵500~1 100粒,为黏性卵,成片集中附着在靠近海葵的坚硬物体表面,亲鱼有护卵行为。受精卵呈长椭圆形,长径为2.6 mm±0.2 mm,短径为0.9 mm±0.1 mm,经过9~10 d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平均体长3.84 mm±0.21 mm,对不饱和脂肪酸的依赖非常高,最好的饲喂方式是立即投喂经小球藻(Chlorellasp.)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密度在10个/mL左右,并保持到第7天。从第5天开始投喂经小球藻强化的卤虫(Ar-temiasp.)幼体。第6天进入稚鱼阶段,平均体长为6.32 mm±0.32 mm。到第18天,鱼苗已转入幼鱼阶段,平均体长为14.83 mm±1.62 mm。幼鱼期投喂用小球藻或其他单胞藻饲养了2 d的小卤虫。25 d后,饵料从卤虫逐渐过渡到鱼糜或虾糜。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v.33;No.236期:02页:7-12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65.8
ISSN号1000-3096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2719]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绚海水族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鲍鹰,张鹏,祝承勇,等. 红小丑人工繁殖和育苗的初步研究.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