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刘勇; 线薇薇; 孙世春; 吴耀泉 |
发表日期 | 2008-09-15 |
出处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关键词 | 长江口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量 丰度 次级生产力 P/B值 |
英文摘要 | 为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分布情况于2004年2月、5月、8月和11月共4个航次分别在长江口40个观测站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并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202种,其中多毛类102种,软体动物51种,甲壳类27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394.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分干重计,为2.58 g(AFDW)/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分干重计,为3.52 g(AFDW)/(m2.a);P/B值平均为1.53。结果表明,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自长江入海口向东呈递增趋势。本文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组成,主要生态类群的分布特征和次级生产力分布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而低于渤海和胶州湾;P/B值高于南黄海、胶州湾和渤海,也说明了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以上海域。 |
DOI标识 | 10.16441/j.cnki.hdxb.2008.05.010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90233) ;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SX2004-018)资助 |
卷 | No.164期:05页:67-74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58.8 |
ISSN号 | 1672-5174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286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勇,线薇薇,孙世春,等.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