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曳鳃动物门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杨德渐; 孙瑞平 |
发表日期 | 1986-08-29 |
出处 | 生物学通报
![]() |
关键词 | 曳鳃动物门 体腔动物 |
英文摘要 | <正> 曳鳃动物全部海生,蠕虫状。虽然个体小、种数少、罕见稀有,但在动物界仍占一门之地。自1754年报道第一个曳鳃动物以来,人们就对这区区小虫的身世进行争论,迄今已逾二百年。一般外形典型的曳鳃动物,大多可分为翻吻、腹部和尾三个部分(区)(图1)。翻吻,位于虫体前端,可伸缩,口位于其前,咽内具多排环状排列的咽齿。在翻吻外壁有许多纵排的小圆锥形杯状乳突。翻吻有取食小型蠕虫和在泥沙中钻穴的功用;腹部,圆柱形,多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期 | 08页:7-8 |
语种 | 中文; |
ISSN号 | 0006-3193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3328]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德渐,孙瑞平. 关于曳鳃动物门. 198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