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笋及其新种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张玺,齐锺彦,李洁民 |
发表日期 | 1960-04-01 |
出处 | 动物学报
![]() |
关键词 | 海笋科 模式标本 水管板 背腹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英文摘要 | <正> 海笋科(Famille des Pholadidae)的种类除极个别的能在距河口很远的淡水河流中生活以外,其余都是在海洋中生活的;它们栖息的环境随种类变化很大,泥沙滩、粘土或风化的岩石、坚硬的石灰石、木材甚至海底电线,粗锚链的铅皮都是它们穿凿、栖息的场所。它们的肉味鲜美,尤其是个体较大的种类,较之牡蛎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优良的海产食品。更由于有些种类在坚硬的石灰石和木材中穿孔生活,能使岩石或木材的坚固性和持久性受到很大影响,对港湾建筑及木船有较为严重的危害,所以这类动物常是特别引人注意的。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期 | 01页:65-89 |
语种 | 中文; |
ISSN号 | 0001-730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451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玺,齐锺彦,李洁民. 中国的海笋及其新种. 196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