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范,刘述锡,刘晓,郭希明,张福绥
发表日期2003-12-30
出处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海湾扇贝 自交家系 自交衰退
英文摘要以1992年12月从加拿大引种到中国、以群体交配的方式在中国繁养了7代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为材料,随机选取15个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分为A、B、C3组,分别通过自体受精建立15个自交家系,每组设各自混群对照。结果表明,海湾扇贝自体交配家系的受精率较高,并与对照组相近;但孵化率变化较大,15个自交系的孵化率变化范围为1.35%~68.23%,平均为31.44%。自交家系F1面盘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附着变态时间也迟于对照。在15个自交家系中有14个获得成体子代,共1311个个体,但各家系间差异很大,从13个到186个不等。自交家系子代个体可以发育到性成熟并可繁殖F2,证明通过自交培育海湾扇贝家系在技术上可行。方差分析表明,除A组自交家系体重与其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绝大多数自交家系和对照组相比,在壳长、壳高和体重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本研究还表明,海湾扇贝的自交可导致自交衰退,表现为发育迟缓和个体小型化。在面盘幼虫阶段自交衰退率为25.9%,成体阶段平均为12.7%。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ZKCX2-211)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9825121)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前沿领域项目
06页:2-6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68.3
ISSN号1005-8737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6671]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3.山东青岛266071
4.大连水产学院
5.辽宁大连116023
6.RutgersUniversity
7.NJ08349US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国范,刘述锡,刘晓,郭希明,张福绥. 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 200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