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中部滨海平原成陆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朱玉荣 |
发表日期 | 2000-12-29 |
出处 | 海洋科学
![]() |
关键词 | 滨海平原 潮流 泥沙输运 形成机制 苏北 |
英文摘要 |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位于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间 ,其形成与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长江、古黄河的供沙历史和供沙状况密切相关 ,并且现今海域南黄海辐射沙洲的辐聚点也位于这段海岸 ,故探讨其成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数值模拟了公元8世纪时该区的M2潮汐、潮流 ,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7种粒径泥沙在当时潮流场中的净输运状况 ,划分了海底冲淤区。计算结果表明 ,公元8世纪时苏北岸外存在大致以东台为顶点的辐射状古潮流场 ,其分布格局与现今苏北岸外大致以港为顶点的辐射状潮流场基本一致 ,该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是由当时东台岸外的独特驻潮波波腹所决定的。进入苏北岸外古辐射状潮流场中的泥沙 ,在辐聚、辐散的潮流作用下 ,每一个潮周期均自NE、SE方向向东台附近海域净输运泥沙 ,在东台附近海域发生淤积。由此认为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是大致以东台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在每个潮周期内均将北来的黄河泥沙与南来的长江泥沙向东台附近海域净输运 ,致使泥沙在此迅速淤积 ,水下沙洲迅速生长、并陆而形成。大致以东台为顶点的辐射状潮流场与古黄河、长江带来的充足物源是苏北中部滨海平原形成的两个有利条件。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476380号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期 | 12页:34-38 |
语种 | 中文; |
ISSN号 | 1000-3096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740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朱玉荣.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成陆机制研究. 200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