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灭活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液抗菌活性的变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姚翠鸾; 吴长功; 相建海
发表日期2007-01-30
出处海洋与湖沼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 抑菌检测方法 抑菌活力
英文摘要采用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人工注射灭活鳗弧菌,利用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和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作为测试菌株,对在抑菌活性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抑菌圈法、辐射扩散法和液体培养基微量稀释检测法进行了技术改进并比较了它们的检测效果,并检测了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初步分离的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主要组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菌攻毒前后中国明对虾血浆及血细胞抗菌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微量稀释检测法抑菌效果在三种方法中灵敏度最高,抑菌圈法灵敏度最低,但对于蛋白含量较高的样品,辐射扩散法被证明在抑菌活性检测方面更为适用。利用改进的辐射扩散法对灭活鳗弧菌攻毒前后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和血浆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虽然感染后血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5),但其抑菌能力却明显增强(P<0·05),相对而言,血浆抑菌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血细胞在受到免疫刺激后抗菌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加强。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6071605号 ; 集美大学中青年创新团队专项基金,2006A001号
01页:3-9
语种中文;
分类号S945.4
ISSN号0029-814X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8395]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266071
2.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2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姚翠鸾,吴长功,相建海. 灭活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液抗菌活性的变化.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