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胶州湾沉积物中高生源硅含量的发现——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证据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凤业,孙松
发表日期2005-11-30
出处海洋与湖沼
关键词生源硅 限制因子 胶州湾沉积物
英文摘要从研究胶州湾沉积物中生源硅入手,利用对比分析对其限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对于邻近的黄海和渤海沉积物,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生源硅含量较高,在湾内外的三个站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硅的含量分别为1.58%、1.44%、1.48%,在整个柱状样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1.48%和1.39%,属于高生源硅含量区。沉积物中BSi∶TN远远大于1,BSi∶TP也远远大于16,与水体中Si∶TN<1,BSi∶16P<1相反,同时沉积物中的OC∶BSi值远远小于Redfield比值(106∶16),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远大于BSi的分解速率,生源硅分解的较慢。研究还发现,生源硅和有机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造成相当大的一部分BSi被埋藏,不能参与再循环,从而水体中的硅被永久地“清除”,造成水体硅的缺乏,这可能是造成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根本原因。湾外BSi较湾内低的主要原因是湾外的沉积物因其有机质含量低,且沉积物的颗粒粗而造成BSi的溶解速率比湾内的高。根据沉积物中生源硅的沉积通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对比可推知,由硅藻形成的生源硅在沉降过程中平均只有15.5%被分解重新进入水体,其余的84.5%可被埋葬而形成沉积物。而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硅通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返回到水体中的速率也小于生源硅的沉积速率,这进一步证明了海水中的硅不断向沉积物迁移,导致水体中硅含量持续的低水平,进而使Si成为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主要原因。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3-SW-214号 ; 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04-3-JJ-03号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科人2003-202号 ; 中国科学院创新重大项目,KZCX1-SW-01-08号。
06页:94-101
语种中文;
分类号P736.212;
ISSN号0029-814X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98864]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266071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
4.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凤业,孙松. 胶州湾沉积物中高生源硅含量的发现——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证据.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