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比相接双星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AHMED WAQAS ZUBAIRI![]() |
答辩日期 | 2024-07-01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朱俐颖 |
关键词 | 食双星 相接双星 物质转移 热斑活动 演化 |
学位专业 | 天体物理 |
其他题名 | Investigation of Low Mass-ratio Contact Binaries |
英文摘要 | 相接双星是两子星均充满各自洛希瓣且形成了对流公共包层的一类强相互作用双星系统。它们中的大多数被认为由分离双星经近相接双星演化而来。相接双星形成后,就会通过物质转移、磁滞和热弛豫振荡等过程朝向低质量比演化。当它们接近临界值(qmin)时,将会由于潮汐Darwin不稳定性而发生合并。因此,研究低质量比相接双星对于了解相接双星的形成演化,特别是相接双星演化后期的物理过程至关重要。本论文利用高精度测光巡天数据(如TESS等),结合地面望远镜获得的光谱数据和多色测光数据,对具有EW型光变的密近双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6颗低质量比的相接双星。通过对这些系统的详细分析,我们得出了它们的物理参数,从而加深了对它们物理性质的理解。结合文献中收集到的所有已知低质量比相接双星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这类系统的一些统计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我们发现了三个相接度大于50%的低质量比相接双星(HV Aqr、MW Pav和TIC 321576458)。其中,HV Aqr的质量比为0.159,相接度为56%,其轨道周期以 -1.29 × 10-7days/yr的速率在减少。随着轨道周期的减小,内外临界洛希瓣会收缩,相接度会增加。当 HV Aqr 的表面接近外临界洛希瓣时,它可能会从目前的低质量比深度双星演化成一颗快速自转的恒星。MW Pav的质量比为0.154,相接度为71%,其轨道周期以 1.831 × 10-7days/yr 的速度在增加。如此高程度的相接状态和长期的周期增长表明,当MW Pav的轨道角动量小于总自转角动量的三倍时,它可能会合并成一颗快速自转的单星。2. 我们发现了三个处于浅相接阶段的低质量比相接双星(V458 Mon、V1068 Her和TIC 159102550)。V1068 Her、TIC 159102550和V458 Mon的相接度和质量比分别为14%、21%、29%和0.266、0.211、0.183。其中,V1068 Her是新形成的相接双星,两颗子星的温度相差较大,呈现EB型光变;而TIC 159102550和V458 Mon则呈现EW型光变,两颗子星的温度相近。V1068 Her和V458 Mon的轨道周期都在增加,这可能表明它们正处于热弛豫振荡中。3. 利用DASCH数据库,我们有效地扩展了对V458 Mon的观测,并构建了跨越100多年的O-C曲线来研究其轨道周期的行为。结果表明,它存在振幅为 0.139 天、周期为 99.57 年的周期性振荡。假设这种振荡是围绕中心双星运行的第三天体造成的,那么其最低质量估计为 3.1 个太阳质量,位于大约 59.59 AU 的距离上。然而,这个系统的第三光并没有被发现,这意味着 V458 Mon 可能是一个拥有第三天体为致密天体的候选体。4. 收集了116个低质量比相接双星的绝对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低质量比相接双星的主星大部分位于主序,而次星已演化离开主序,且质量比极低(q<0.1)的相接双星的次星演化程度更高。所有的低质量比相接双星都经历了质量比反转过程。多个参数如质量比和相接度、相接度和子星间距、相接度和自转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之比,轨道周期和质量比之间似乎没有关联。在这些样本的基础上,给出了相接度和子星温度差之间的关系,更新了自转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之比与质量比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最低质量比可以低至0.0394。 |
学科主题 | 天文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0 |
源URL | [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28046] ![]() |
专题 | 云南天文台_双星与变星研究组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AHMED WAQAS ZUBAIRI. 低质量比相接双星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云南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