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小波4; 徐成东3; 张明旭4; 郭兰萍4; 唐志书2; 黄璐琦1 |
刊名 | 地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5-03-25 |
卷号 | 80期号:03页码:643-660 |
关键词 | 中药地理学 研究框架 药地关系 天地人药合一 |
ISSN号 | 0375-5444 |
产权排序 | 2 |
英文摘要 | 中药源于自然、承于历史、用于社会、兴于产业、惠于区域,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中药与产地的关系,这体现出中药与地理密切相关,也是中药形成的自然道法,但目前尚未形成中药与地理交叉融合的学科。本文基于本草、中药资源、中药产品、中药产业和中药事业的地理特征,解析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初步剖析其研究对象、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表明:(1)中药地理学是研究中药时空分布特征和药地关系的科学,是以产地划分为基础、以道地药材为特色、以保证健康用药为目标,在地理空间层面研究中药的地域差异、空间格局、药地关系及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2)中药地理学在中医“因天之序”的基础上,基于中药“应地之异”特点,从药用、时间和空间3个方面,秉承“因地选药,因地承药,依地用药,因地制药,见地及药”的理念,研究药地关系。(3)中药地理学研究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融合了中医药学、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开展中药资源的生态属性、中药(本草)的时间属性、中药产品的社会属性、中药产业的经济属性和中药事业的区域属性五个方面要素的地域分异、空间结构和演化规律的研究。(4)中药地理学将中药与地理交叉融合,利用产地识别、产区变迁和空间关系模型等技术方法,遵循微观与宏观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开展“药地关系”研究,以促进药理、医理、易理和地理相通,拓展中药学和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3152]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黄璐琦 |
作者单位 | 1.中国中医科学院 2.北京中医药大学;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小波,徐成东,张明旭,等. 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J]. 地理学报,2025,80(03):643-660. |
APA | 张小波,徐成东,张明旭,郭兰萍,唐志书,&黄璐琦.(2025).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地理学报,80(03),643-660. |
MLA | 张小波,et al."中药地理学药地关系的研究框架".地理学报 80.03(2025):643-66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