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辽东湾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与优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狄乾斌2,3,4; 银海杏4; 陈小龙1,3; 王振3; 於哲4
刊名海洋通报
出版日期2025-06-30
卷号N/A期号:0页码:1-12
关键词coastal zon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circuit theory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Liaodong Bay
ISSN号1001-6392
产权排序4
英文摘要辽东湾作为环渤海海岸带生态敏感区,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陆海交互复杂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生态源地,结合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网络,系统分析2012—2023年辽东湾海岸带生态安全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生态源地规模相对稳定,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地与西部自然保护区,形成东西向稳定廊道网络;生态夹点与障碍区多分布于廊道交汇处及人类干扰敏感带。(2)生态安全格局呈“一带两核”特征,北部廊道节点动态变化显著,障碍修复区与沿海城市化区域高度重叠。(3)空间分异源于东西部高强度开发与生态保育区博弈、南北部脆弱生境与不合理开发的耦合作用。基于此,提出"源地—廊道—障碍区"三级优化体系,为陆海统筹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4424]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通讯作者於哲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带研究中心;
3.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狄乾斌,银海杏,陈小龙,等. 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辽东湾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与优化[J]. 海洋通报,2025,N/A(0):1-12.
APA 狄乾斌,银海杏,陈小龙,王振,&於哲.(2025).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辽东湾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与优化.海洋通报,N/A(0),1-12.
MLA 狄乾斌,et al."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辽东湾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与优化".海洋通报 N/A.0(2025):1-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