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法制保障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蔡晓梅9; 苏杨8; 徐卫华7; 周绍杰6; 何思源5; 臧振华7; 王蕾4; 吕忠梅3; 尹铎2; 苏晓波1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出版日期2025-06-03
卷号40期号:06页码:1429-1450
关键词Chinese modernization nature reserves national park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SSN号1000-3037
产权排序5
英文摘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领域,因此受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关注。为协调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人地关系和园地关系,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治理优化和法制保障升级,特邀自然保护地相关领域的8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与方法创新、法制保障和国际履约四个方面,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创新为核心,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对复杂的人地关系、园地关系的认识及其复杂性应对策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管理效率提升策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如何通过与重要国际公约履约任务挂钩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法制保障在协调人地关系、园地关系方面的创新性作用。综合各位专家主要观点,主要结论有:(1)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需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以及协调保护地与周边关系方面响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互动的治理要求,才能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2)协调好人地关系是推动国家公园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需着眼于人地关系、园地关系和跨省协同这三个核心问题,把中国国家公园治理模式界定为“基于央地协同的整合治理”,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形成“激励相容”;(3)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相协同,需要进一步研究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形成保护地的包容性治理;(4)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体制,需要健全统筹推进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园地利益共同体,加深园地融合程度;(5)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处理人地关系和园地关系的必要之举,主要依靠市场经济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不仅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也能助力《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的生物多样性工作主流化,形成具有国际普适性的履约机制;(6)破解“人地约束”难题,妥善处理“园地关系”,需要从上到下的国家公园法制保障体系规范,并为自然资源的规范利用保驾护航;(7)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辅相成,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全球履约中能够帮助全球南方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并重,为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4440]  
专题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苏杨
作者单位1.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3.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4.青海玛多云享自然文旅有限公司;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6.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
9.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蔡晓梅,苏杨,徐卫华,等.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法制保障[J]. 自然资源学报,2025,40(06):1429-1450.
APA 蔡晓梅.,苏杨.,徐卫华.,周绍杰.,何思源.,...&苏晓波.(2025).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法制保障.自然资源学报,40(06),1429-1450.
MLA 蔡晓梅,et al."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法制保障".自然资源学报 40.06(2025):1429-145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