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北京市长时间工作现象空间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郑成龙1,2; 宋辞1,2; 陈洁2 |
刊名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5-06-09 |
卷号 | 27期号:06页码:1317-1331 |
关键词 | long working hours work behavior mobile signaling data big data data mining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atial analysis |
ISSN号 | 1560-8999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长时间工作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当前关于城市居民工作活动的研究多依赖问卷调查数据,样本量有限且缺乏针对特大城市长时间工作现象的探究。【方法】本研究基于长时序手机信令数据,提出了一个识别长时间工作者的技术框架,系统分析了2019年11月份北京市长时间工作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发现,北京市长时间工作者(周工作时长≥40 h)占比达47.1%,平均周工作时长48.86 h,其空间分布呈现“多中心集聚”格局,集中于CBD、金融街、中关村及亦庄等就业聚集区。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分异显著:男性平均周工作时长(49.62 h)较女性(48.14 h)高1.5 h; 20~29岁男性群体的平均周工作时长(50.68 h)最长,而30~39岁女性群体尽管人数占比最高(22.13%),但其平均周工作时长(47.59 h)反而最低。此外,不同类型就业聚集区的长时间工作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CBD和中关村等区域的长时间工作人数更多,亦庄地区的长时间工作者占比最高(58.0%),而新发地、马驹桥等批发物流基地的工作强度更大(平均周工作时长均超过50 h)。【结论】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北京市长时间工作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实证依据,研究结果为优化劳动时间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现实意义。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4470]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宋辞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郑成龙,宋辞,陈洁.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北京市长时间工作现象空间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5,27(06):1317-1331. |
APA | 郑成龙,宋辞,&陈洁.(2025).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北京市长时间工作现象空间特征分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7(06),1317-1331. |
MLA | 郑成龙,et al."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北京市长时间工作现象空间特征分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7.06(2025):1317-133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