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空间量化识别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刘树琛6; 傅新6; 黄翀4,5; 李贺5; 刘庆生5; 王有霄3; 刘士爱2; 赵军1 |
| 刊名 |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出版日期 | 2025-06-04 |
| 卷号 | N/A期号:0页码:1-9 |
| 关键词 |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total nitrogen surface pollution output coefficient metho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the Yellow River Delta |
| ISSN号 | 1671-3559 |
| DOI | 10.13349/j.cnki.jdxbn.20250604.001 |
| 产权排序 | 2 |
| 英文摘要 | 为了精准防控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和垦利区为研究区,采用输出系数法计算不同农业种植类型的总氮输出量,利用面源污染物迁移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输移能力指数,估算农业种植面源总氮污染入海量;利用入海口水质监测数据得到的实际总氮入海量校正输移能力指数,得到入海输移系数,对黄河三角洲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量进行空间识别。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农业种植单元总氮面源污染入海量为0~2.92 kg/a,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布特征;从西部内陆向入海河流和东部沿海单位面积污染物入海量逐渐增加,其中河流两岸及沿海地区总氮入海量较高,而内陆地区相对较低;同种农业种植类型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总氮面源污染入海量存在显著差异;支脉河、广利河、小岛河和大汶河所在流域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量显著大于其他流域的。 |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4474] ![]()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 通讯作者 | 傅新; 黄翀 |
| 作者单位 | 1.东营市大数据局 2.东营市农业农村局; 3.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4.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6.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树琛,傅新,黄翀,等. 黄河三角洲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空间量化识别[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N/A(0):1-9. |
| APA | 刘树琛.,傅新.,黄翀.,李贺.,刘庆生.,...&赵军.(2025).黄河三角洲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空间量化识别.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A(0),1-9. |
| MLA | 刘树琛,et al."黄河三角洲农业种植总氮面源污染入海空间量化识别".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A.0(2025):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