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与传承利用:体系、路径与挑战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杨晓辉9,10,11; 罗微8; 陈华文7; 林继富6; 王敏5; 朱鹤10,11; 康丽4; 周建明3; 孙业红2; 葛磊1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出版日期2025-06-30
卷号N/A期号:0页码:1-19
关键词New Er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novativ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ISSN号1000-3037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二十余年,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经历从“抢救性保护”转向“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本次笔谈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保护体系构建、保护创新模式、保护传承路径等话题展开对话。综合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与传承弘扬需要重视如下方面:(1)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的关系,以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特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实践,构筑以人为本的保护体系;(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纽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当代各族人民的生活相连接,要通过多方力量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科技、旅游在不同层次上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但需要注意遗产保护的核心出发点,利用好科技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4446]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朱鹤
作者单位1.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2.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
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5.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6.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7.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8.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10.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晓辉,罗微,陈华文,等.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与传承利用:体系、路径与挑战[J]. 自然资源学报,2025,N/A(0):1-19.
APA 杨晓辉.,罗微.,陈华文.,林继富.,王敏.,...&葛磊.(2025).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与传承利用:体系、路径与挑战.自然资源学报,N/A(0),1-19.
MLA 杨晓辉,et al."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与传承利用:体系、路径与挑战".自然资源学报 N/A.0(2025):1-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