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隧洞龙蟠-乔后断裂带西支蠕滑特性与位错模式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周辉2; 赵海涛3; 李坚3; 赵成伟2; 刘文博2; 张传庆2; 王艳张1 |
刊名 | 长江科学院院报
![]() |
出版日期 | 2022 |
卷号 | 39期号:12页码:97 |
关键词 | tunnel creep characteristics dislocation mode numerical analysis displacement gradient influence factor 隧洞 蠕滑特性 位错模式 数值分析 位移梯度 影响因素 |
ISSN号 | 1001-5485 |
英文摘要 | 为了全面认识活动断裂蠕滑运动的位错规律,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的龙蟠-乔后西支断裂带(F10-1)为工程依托。综合地质条件、岩性参数和力学特征,建立F10-1的地质概化模型。研究整个服务周期内,断裂带的错动变形规律。考虑不同破碎带宽度和不同断层倾角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位错变形特征和位移梯度,并讨论隧洞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断裂带的位错模式较为相似,呈现坡面型。强度较大的错动盘呈现平动的位移模式,位移主要发生在软弱岩层的破碎区。随着服务年限增加、破碎带宽度增大和断层倾角减小,破碎带位移随之增加。由上影响带与破碎带交界面位移可知,隧洞的左肩窝位置存在较大变形(除30°和50°,其最大变形位于隧洞左侧);由位移梯度分布规律可知,位移梯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分布特征,且峰值位于破碎区。峰值大小随着服务年限和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破碎带宽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以为滇中引水工程隧洞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119.78.100.198/handle/2S6PX9GI/43502] ![]() |
专题 |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3.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辉,赵海涛,李坚,等. 香炉山隧洞龙蟠-乔后断裂带西支蠕滑特性与位错模式[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39(12):97. |
APA | 周辉.,赵海涛.,李坚.,赵成伟.,刘文博.,...&王艳张.(2022).香炉山隧洞龙蟠-乔后断裂带西支蠕滑特性与位错模式.长江科学院院报,39(12),97. |
MLA | 周辉,et al."香炉山隧洞龙蟠-乔后断裂带西支蠕滑特性与位错模式".长江科学院院报 39.12(2022):9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