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蒋树屏6; 丁浩1,5,7; 余建星6; 李科6; 洪友士6![]() ![]() ![]() |
刊名 | 中国科技成果
![]() |
出版日期 | 2020 |
期号 | 010页码:80-F0003 |
关键词 | 水中悬浮隧道 盾构法 沉管法 钻爆法 隧道工程 水底隧道 悬浮法 动力平衡 |
ISSN号 | 1009-5659 |
英文摘要 | 随着我国跨海公路隧道工程实践的发展,隧址区的水域环境将逐渐由浅海转变为深海,由海滩转变为海湾甚至海峡,由较为平坦的冲洪积层海床地貌转变为沟槽峡谷发育、地势起伏的海床地貌,由中长距离转变为超长距离,由普通海域环境转变为敏感环境的特殊水域,《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跨越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等规划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依靠传统的水底隧道修建工法,例如"沉管法""盾构法""钻爆法"等,难以完成在上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实施,传统建设工法在复杂水域面临着巨大挑战,"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悬浮法"或"盾构法+悬浮法"等组合工法已成为工程建设的备选,特别是水中悬浮隧道,靠浮力和锚索张力保持动力平衡的特殊水中交通结构,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方向.在某些难以修建隧道或桥梁的地方,悬浮隧道可以作为解决通过窄而深的海峡、湖泊和河流的交通方案.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101395] ![]() |
专题 | 力学研究所_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3.天津大学; 4.合肥工业大学; 5.重庆交通大学; 6.不详; 7.重庆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蒋树屏,丁浩,余建星,等. 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科技成果,2020(010):80-F0003. |
APA | 蒋树屏.,丁浩.,余建星.,李科.,洪友士.,...&刘永华.(2020).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技成果(010),80-F0003. |
MLA | 蒋树屏,et al."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技成果 .010(2020):80-F000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