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贵州喀斯特山地流域耕地流转时空变化趋势及地形梯度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练仕舒1; 兰安军1; 范泽孟2,3; 封炳丞1; 肖葵淞1
刊名水土保持研究
出版日期2025-07-10
卷号N/A期号:0页码:1-12
关键词耕地流转 时空特征 核密度分析 地形梯度效应 南北盘江流域
ISSN号1005-3409
DOI10.13869/j.cnki.rswc.2025.06.039
产权排序2
英文摘要[目的]喀斯特山地流域生态环境敏感,遭受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问题的严重困扰,人地关系紧张,解析该地区耕地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对于流域的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至关重要。[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典型流域(南北盘江流域)为案例区,基于流域内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综合考虑核密度、耕地利用动态指标、地形位等模型构建参数的基础上,构建该流域耕地转型的地形梯度效应模型,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喀斯特山地流域耕地流转的内在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1) 2000—2020年贵州南北盘江流域耕地呈“中部耕地分布多、西部较多、东南部少”的空间分布特点。耕地形态经历了“先增后减再增”的剧烈转型过程,整体呈现减少趋势。(2)流域内耕地集中分布于海拔1 200~1 500 m、坡度6°~15°、地形起伏0~30 m及地形位中低梯度范围内,且在不同地形梯度范围内整体均呈收缩趋势;(3) 2000—2020年流域耕地流转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低地形位范围内坡耕地变化面积最大,整体以耕—草—林—耕间的流转为主。耕地变化呈现从陡坡向缓坡、从高海拔向低海拔的迁移趋势。[结论]喀斯特山地流域耕地的时空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决定了耕地分布的基本格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影响着耕地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政策导向则在宏观层面调控和引导耕地的时空演变趋势。在不同地形梯度上,影响坡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有着显著的差异。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5232]  
专题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兰安军
作者单位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练仕舒,兰安军,范泽孟,等. 贵州喀斯特山地流域耕地流转时空变化趋势及地形梯度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2025,N/A(0):1-12.
APA 练仕舒,兰安军,范泽孟,封炳丞,&肖葵淞.(2025).贵州喀斯特山地流域耕地流转时空变化趋势及地形梯度效应.水土保持研究,N/A(0),1-12.
MLA 练仕舒,et al."贵州喀斯特山地流域耕地流转时空变化趋势及地形梯度效应".水土保持研究 N/A.0(2025):1-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